上海公考招考比例分配 公务员考试分数到底是怎么算的

一、公务员考试怎么选择职位啊

建达教育回答:

第一步:从自身条件入手先选取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无论职位有多好,你有多么中意,如果你本身的条件达不到,再喜欢也是徒劳的。所以,我们选取职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从浩如烟海的职位中找到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先从“政治面貌”和“基层工作经历”入手筛选,这两个条件可选择的范围较小,有助于目标的锁定,剔除大量不能报考的职位。比如选择不限政治面貌、两年基层工作经验之后,可能就剩下更少职位可选择了。

选完之后可以从“学历”和“学位”入手筛选,这两个条件选完之后,剩下可选职位就是很小一部分了。

最后考生可以从“专业”入手,根据自己的专业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位。

自身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是考生主观意识不能改变的,因此要先从自身条件入手选择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第二步:从职位本身入手选取自己喜欢的职位

经过了上述层层筛选,考生可报考的职位一般就所剩无几了。下一步考生要做的就是看招录职位本身,是否符合你的预期,比如招录部门、机构层级等。

在这一步,考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机构层级”,大家一般都希望报考中央级别的职位,所以考生可以先在此列筛选出自己想去的机构层级,然后再看招考部门,是不是你想去的。据中公教育从考生报考的经验来看,考生都希望去中央层级的单位,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会事与愿违,经过第一层筛选之后,中央层级的职位要不然寥寥无几,要不然筛选出来的部门不是考生想去的。

因此,在这第二步里,考生要学会“退而取其次”,如果你想去A部门,但A部门适合你的职位没有你想要的中央层级的职位了,那可以退而取其次,选取此部门的省、市、县等职位。如果你非想要去中央层级的职位,那只能换部门选择适合你的职位。

职位本身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但考生的选择却是主观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

国考报名时间看似很长,实则紧迫,考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审核情况,如果审核不过还要重新报考,另外,很多考生一般在前期持观望态度,观察竞争比,建议考生可以来中公教育网关注每日报名情况分析,了解报名动向,提高报名的科学性。

建达教育回答:

二、公务员考试的一些问题

一:是否只分中央与地方(省)二级出题考试?

答:大体上是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地方公务员考试.各省下辖的市县乡镇的公务员招考与省直属单位招考同时进行.

二:一年最多可以考几次?是哪几次?

答:一年之中,除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一次,还有其他各省的考试一次,各省的时间安排都不相同,如果你条件符合的话,比如不限户籍的省,还有职位要求都符合的话,你可以参加很多省组织的考试,考试次数没有限制,只要你符合条件,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你都可以报考.一般对应届毕业生不限制户籍,往届毕业生,只有很少的省允许省外户籍的考生报考,具体可以参照当地的公务员招考简章.

三:各个单位的考试内容是不是一样的?(部分单位再加考一些内容)(1)如果不是,那时间是不是在同时的?(2)如果是,那考了之后是凭什么分配到不同单位的呢

答: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的所有职位,考试内容都是统一的,各省下辖的市县级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也都是统一的,但有些省的乡镇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是单独命题,而且所占分值与其他职位不同,行政能力测试是一份卷子。各省下辖的各市县乡镇考试时间与省直属单位是同一时间。各省之间考试时间是不同的,但基本都安排在每年的上半年,个别省是安排在每年的下半年进行,要注意当地的人事局网站的通知。考试后的分配,是按照你报考的职位分的,比如你报了某局的计算机科员,如果你被录取后,直接到某局报到工作,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但国家机关的有些职位,会在说明中指出,报到后系统内再分配,如果有这样的要求,那就是可能被录取后不一定分配到这个岗位,但单位是不变的。只是系统内再分配。

四:中央考上后在哪里工作?地方(省)考上后在哪里工作?我听说有些人考上了直接在省里工作,有些直接在市里工作,有些在县里工作,这是怎么回事,是分配问题还是考试问题?

答:关于分配的问题参照我上一问的回答。原则上是你考试前报名的时候报的哪个职位,将来录用后就到哪个职位。

五:有些人说要考工商,有些人考税务,他们是分开考的吗?还是考了之后再分配的

答:工商和税务是同时考试的,但你报名的时候只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报考,这与考大学不一样,考大学是考完了再选职位,而公务员考试是先报具体职位,然后再参加考试,当然考试内容不管是什么单位什么职位都使用同一份试卷,没有专业科目的考试。

六:如果我已经是一个单位的公务员,我放弃该单位再去考其他单位是否可以?有没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你已经到公务员单位报到,并正式成为该单位的职工,那么按照公务员法规定,你不能再报考其他各级公务员。除非你辞职,或者被辞退。而辞职之后,你可以随便考。如果是被辞退的话,在五年内是不允许报考的。另外,在试用期内允许随时辞职,转正后必须服务满最低服务年限,才准许辞职。

如果你没有去单位报到,自动放弃该单位的录取,是可以继续参加其他各级公务员考试的。而且对报考没有任何影响。

七:面试的时候考官都知道你的什么信息呢?(他拿到的资料中)

答:面试的时候,考官是不会知道你的任何信息的,因为这是不允许的,而且你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你的姓名及其他情况,否则会被视为作弊,并有可能取消面试资格。考官可能只知道你要考的是什么单位,至于你笔试多少分,你叫什么名字等其他一切信息他都不知道。而且知道你考的是什么单位的,也只有其中一名考官,其他人也是不知道的。因为那个知道你报考什么单位的考官,就是你报考单位的负责人,按照规定单位必须有一个负责人出任考官。其他考官都不知道你的任何情况,他们只负责念题打分。如果你直接告诉考官你叫什么名字,或者其他你自己的情况,那么你面试的成绩将被判定为零分。

八:每门考试是否都是100分满分?(行政能力测试,伸论,面试等)

我听说因为单位的不同,有些单位会加考一门专业内容,这个的分怎么算?是另外出一张卷子算行政能力测试里面吗?

答:每门试题的满分都为100分,但最后计算分数不同。大部分的省计算笔试总分时,是按照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各占50%计算最后总分,例如申论你考了60分,最后是按照30分计,行政能力测试考了70分,最后是按35分计算,因此你笔试的总分是65分。还有的省规定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也有申论占60%,行政能力测试占40%的。如果你考的是公安类职位,要加考公安基础知识,那么总分的计算比例又会不同。乡镇的申论一般是占70%,行政能力测试是占30%。笔试和面试完后,一般都按照各占50%的分值计算最终总分,还有的地区是按照笔试40%,面试60%计算。具体要看各地的招考简章规定。

只有公安类职位会加考公安基础知识,其他职位的试卷都是一样的。除非有特殊规定。

九:一般来说多少分算还可以?(行政能力测试,伸论,面试……)

答:考分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你考多少分,并不能说明你就一定能进面试,因为要看你的竞争者都考多少分。进面试的名单是按照这个职位所有报考的考生的笔试成绩排名,按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的名单。比如该职位计划1人,按照1:3比例进面试,报名的人有100人,那么进入面试的人员就是该职位笔试成绩的前三名进入面试,而其他97名,在前三名资格审查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全部淘汰,不再进行下面的考核。也就是说,你考的分越高越好,而且要比你的竞争者分都高,你才有可能进入面试!而面试。你至少要保证80分以上,才有希望,当然也得看你的竞争者是怎么发挥的,他们发挥的好,比你分高,你一样还是被淘汰。分数不是以你得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是以该职位全部考生的成绩做为衡量。需要注意的是,公务员考试是淘汰制的考试,不是只要合格就行的资格考试。

十:除了平时积累必要知识,考试前的复习用书用什么效果比较好,我在用一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名家辅导系列,这系列的书怎么样?

答:你要是考国家机关的考试,就应该选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复习书,如果你要考地方的,就要买各省的考试复习书,买书要有针对性。虽然两者考试的内容都是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但是题型各有不同,有些东西国家考,地方不考,而有些题目地方经常考,而国家不涉及。复习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辅导书。平时多看看评论性的节目和文章,经常看些知识类的书,拓展一下知识面是最重要的,辅导书只能告诉你什么是公务员考试的题目,并不能对你考高分有多少帮助,选一套适合自己的即可。

三、公务员考试分数到底是怎么算的

1、第一种情况考生只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和面试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非通用语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笔试合成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共占50%综合成绩计算方法(行测+申论)/2×50%+面试×50%)因为行测和申论的总分是200分而成绩计算是百分制,所以要除以2。

2、第二种情况考生除了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和面试还要参加专业科目考试特殊职位成绩排名方式:7个非通用语职位: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外语水平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

银监会、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

3、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扩展资料:

考试流程

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流程:

浏览报考信息(考试公告、考试大纲、职位条件一览表)

选定职位(专业上有疑义,可咨询所报单位)

开始网报

(1)登陆网报网站及页面

(2)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照片

(3)等待审核

(4)审核通过后网上缴费

(5)报名成功

注:当下大多数省市均采取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直接打印准考证,现场确认报名的方式。

考试方式

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当下就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来看,倾向于向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靠拢。

笔试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按中央机关招录职位区分为三类,在考试内容和招录政策上有所区别: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

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

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单位)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面试

面试比例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一般有3:1、4:1、5:1三种,只有通过笔试后,按录用人数与面试比例确认笔试成绩排名前几位的才有面试资格,进入面试关。

面试改革

2014年的公务员面试中,湖南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考集中面试。在面试进行前的半小时,考官、考生分别“抽签”决定考场,考官100%异地交流。面试过程中考生不准透露自己的名字,仅交代考号。考生考完后当场宣布成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杜绝一切“猫腻“。

体检和考察

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结束后,将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体检和考察的人选。

录用

拟录用人员由招录机关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从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合格的人员中综合考虑,择优确定。2014年,湖南公务员面试考完当场宣布考生成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务员考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