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题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包括什么 2025-03-13 15:53:29 0 0 无性繁殖的鱼类? 亚马孙帆鳍鲈等无性繁殖物种一般使用雌核发育生殖,后代全是其母的“克隆体”。为了胚胎的发育,雌性亚马孙帆鳍鲈会与种类相近的雄性交配,但并不利用雄性的精子,因此从理论上讲后代不会继承父亲的任何基因。 而科学家认为,一般有性物种若以无性繁殖,过不了几代就会出现基因缺陷并导致最终绝种,因此亚马孙帆鳍鲈早该灭绝。 根据科学家建立的数学模型,这种无性繁殖的雌鱼早就应在7万年前灭绝,但如今它们依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地区和墨西哥东北部地区繁衍。 是什么让亚马孙帆鳍鲈得以生存下来呢?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是基因“计谋”帮助亚马孙帆鳍鲈生存下来的。它们可能从其他种类雄鱼中获取了一些DNA,以此来触发繁殖,并使自身基因库得到更新。 劳伦斯·勒韦博士说,对亚马孙帆鳍鲈的研究可能还有助于更好理解以相似方式繁殖的其他物种的生存奥秘。其中一种是蝾螈,它们已在地球上繁衍生存了100多万年。 无性生殖和营养繁殖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有,性质不同、途径不同、分类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无性生殖 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 2、营养繁殖 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是不通过有性途径的繁殖方式。 为什么大型动物都不能无性繁殖或者说单性繁殖? 我想演化上比较难产生大型动物的单性生殖变异吧由于无性生殖是靠两个只有半套遗传物质的细胞融合成双倍体,所以自然发生的孤雌生殖,常常是由于自体的生殖细胞在分裂成四个时,没有分裂或又融合了,成为两套基因一样的纯合子。 纯合子没有经过一些受精时会发生的重新开关基因安排,也无法避免缺陷隐性基因表现,通常活力较低,看看近亲交配就已经常常会有缺陷了。 而体细胞虽然有全的两套基因,但是高等动物中细胞要是不经过减数分裂,很难启动开始发育成完整个体的。 所以植物的孤雌生殖比较常见,大动物就少了。 脊椎动物里已知的只有一些蜥蜴、鱼与两栖类而已。 雌雄同体然后自体受精自攻自受也是另一种选择,很方便不必到处挂牌也不必哄女孩子开心~很多没脚的小寄生虫与宅宅的固着生物就是这样办的. 可是一样小孩打不过别人啊。 而且同时长两副生殖器耗时耗力耗能量,大型动物更不可能,还不如分工专精得好。 孔雀鱼是无性繁殖吗? 不是。 1、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2、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3、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浸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4、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1条不等 5、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会出现“打斗”的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