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招考电话多少-公考报名咨询电话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表上电话填错了怎么办?

不会产生影响的,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解决:

1、公务员考试填写个人资料有误,未确认付款,可以修改。但是,已经确定并支付就不能被修改了。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应先参加笔试,等待你确认入围面试并进入资格考试阶段,然后打电话给有关考试部门要求修改就可以了。

2、个人资料只是不重要的资料,如性别、家庭工作单位等就不会有影响,但如果是身份证资料、学号、专业代号等重要资料,则需要有关考试部门更改。更改是比较麻烦的,你需要提交一份申请并等待相关部门签署,这会浪费您很长的时间,而且可能也不会修改过来。

3、报考公务员时,必须先核对有关的注册资料,并在递交前确认所有资料均属正确。扩展资料公务员招考公告都会选择知名度高、读者面广、权威性严肃性强的报纸发布,同时要考虑到地域性。例如,国务院各部门如面向全国招考公务员,则应在《人民日报》上发布招考公告:如只限在北京地区招考,则可在《北京日报》或《北京晚报》上发布招考公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如面向全省(全自治区)招考公务员,则应在省级报纸发布招考公告。如只限在省、自治区驻地市内招考,则可在驻地市报纸上发布招考公告。招考公告具有法规性质,一经发布,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得违背其内容行事,如有特殊情况需改变或调整其内容时,须由发布公告的部门于报名前在原公布公告报纸上作更正声明。招考公告在文字上简单、明了。有些问题如考试的一些具体要求,可制定《报名须知》在报名处张贴或印发,作为招考公告的辅助说明。2002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的时间被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中旬,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末。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并组织实施,部分地区每年在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考试,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只考一次,省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不组织开展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怎么选啊?

坊间流传一句话“考得好不如报的巧”,这是很多屡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的心得经验。那么,如何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呢?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一定要学会“刚柔并济”的报考方法。

一、“刚”——排除错误选项

考生总是抱怨岗位不适合自己。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考生在查找的时候找错了方向。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要排除错误选项。

步,表格筛选。使用表格处理工具,“筛选功能”,一般用“自动筛选”或“全部筛选”就可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表头需要调整成为以“序号”、“招考单位”、“职位名称”、“招考人数”等内容的那一行。如果这一行的上面有其他表头,则必须删除掉。

第二步,排除错误选项。筛选功能开启后,会在每个项目中出现一个下拉菜单,需要在菜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的顺序是:专业、学历、政治面貌、备注、特殊要求等。对于通过并且服务期满的“四计划”、“村官”、“选调生”等岗位的考生,则建议好选择与自己条件相对应的岗位,降低报考压力。需要每位考生注意,“专业”这个项目除了自己所学的具体专业以外,还有专业所属的类别也是可以报考的,需要对照新版的《各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公务员(工作人员)招考专业(学科)指导目录》确定专业所属类别。“学历”选项中,专科及以上,代表了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都可报考。本科,代表只限本科报考。“政治面貌”中,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和党员。不包括积极分子。“备注”中会要求本专科学历连续、英语和计算机级别、性别、工作经历类型、工作类型、体检和体能测试等内容,需要认真选择。另外,在选择岗位时,应当避免地域、单位的限制,增加可选范围。

二、“柔”——选择佳岗位

步,了解报考岗位。想准确报考,则应当了解能报考的各个岗位的工作类型和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有同学、亲友在报考单位,又不存在回避情况的,可以找亲友了解情况;其二,在“中国政府网”,“国务院组成”中查找对应的单位,了解对应部门的工作内容。同时,部分地区已经在网上有公开的工资标准,可供考生参考。

第二步,了解往年成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单位情况,更重要的是报考岗位的往年成绩,在报考单位的官方网站上,一般有往年的“拟录用人员公示”,可以参考分数。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每年的分述变化较大,往年分数可供参考。不必因此而过的担心。只要踏实备考,成功,只是努力程度的问题。

第三步,岗位排序。按照影响因素大到小排序,可以选择在:地点、单位、岗位、报考人数、特殊要求、往年分数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每个项目给出不同的加权乘数,如:10、7、5、3、2、1。然后,对每个岗位进行打分。每个项目打分的时候,先假定其他条件只有一个,给每个岗位对应项目进行评分。然后,再将每项的得分乘以乘数,得到每个岗位的得分。这样选择可以较快选出心仪的岗位。

第四步,征求家长和专家意见。岗位较多,难以抉择的时候,需要征求家长的意见,毕竟就业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家人的支持与帮助。此外,建议选择专业机构的专家帮助推荐。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的选择过于主观,尤其是可以避免错误估计自己的成绩,误报过高或过低的岗位。

选好岗位,是你成“公”的步。迈出了步,千万别忘了认真备考!在你的成公之路上,中公一直伴你左右。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