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考招考的参公_通过公考招考的参公人员

经过公务员考试招考进参公单位的人员是什么编制?或者说是什么身份?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

经过公务员考试招考进参公单位的人员是事业编制,只是工资福利参照公务员执行,不属于公务员,不具备公务员身份。

参公遴选可以报考公务员么?

参公遴选和公务员不是同一个概念,虽然两者都是公职招考制度。参公遴选是指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在事业单位工作满两年,符合条件后可以报考公务员的招考制度。而公务员是指在政府机关任职的公共管理人员,通过国家统一的公务员考试或者特定条件下的选调、招聘等方式进入。因此,参公遴选者可以报考公务员,但需要符合招考条件,参加公务员考试。

参公编制有机会转为公务员编制吗?

先厘清一下编制的概念。

在体制内只有三种编制:事业编、行政编、行政工勤编。参公不是编制,只是一种身份,参公人员实际上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晋升机制和工资待遇。成为参公人员,按规定必须参加公考,并进行参公登记。因此除了一纸编制略有区别外,在大部分时候和场合,参公人员与公务员并无两样。不过,由于政策限制,在部分地区参公人员与公务员的交流仍有障碍,无法自由流动到行政机关,加上机构改革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参公人员,而公务员却毫不受影响,因此尽管参公人员享受了公务员的待遇,但出于稳定的考虑,他们仍会期望转变身份。

那么,参公人员怎么才能转行政编制?

有三种方法:

第一、调任。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调到行政机关任职,人员身份随岗位定编转为公务员身份。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是目前参公人员转身份最合适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二、机构改革划转。行政类事业单位取消,单位职能划转到行政机关,人员随职能划转分流到机关安置,按照规定,身份也要置换为行政编制。但实际上受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影响,这种几率非常少,很多参公人员划转到机关后,因为不影响后续的提拔晋升,因此并不置换行政编制,而是继续保留参公身份。当然,部分编制富余的单位或地区,类似的人员划转会置换身份,但毕竟是少数。

第三、参加考试。通过公务员考试直接进入行政机关,一切从头开始。作为参公人员,除非有特殊原因非得考,否则,不建议重考公务员。一来以前的履历全部作废,不划算,二来在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是不允许参加公考的,除非辞职,裸辞参加公考不一定能考得上,风险太大。与其这样冒风险,还不如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提拔。只要走上领导岗位,所谓的参公和行政编制其实已经没有区别。

换而言之,真正在乎身份的往往是基层人员,是参公还是行政,在某些环节上对他们会有致命影响,一旦当上领导比如处级干部,他们的关注点就不会停留在这些方面,而会更在意岗位和职务,所谓的编制对他们而言就没有了意义。

参公人员能调入行政单位吗?

当然可以,参公人员编制可以调入行政单位的。

根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对于“参公”人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参公人员基本可以无障碍地在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调入行政单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平行调动,另一种是提拔调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