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考公即位时,秦朝公务员考试

秦孝公时期七国国君?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孝公以前(除秦穆公时期),七国综合实力排行是:魏国、齐国、楚国、韩国、赵国、燕国、秦国。

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法治治国,发展与周边戎狄及各诸侯国的关系,处处示弱,甚至割地于魏国,只为秦国有些许休养生息之机;最终也达到了目的,秦国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但其强大主要表现在军事上;当时各国综合实力的排位如下:楚国、齐国、秦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

公元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下令求贤,卫国人商鞅应暮入秦。

秦孝公的求贤令招来了商鞅,他是开创了法治社会先河的先驱者。

商鞅是来实现理想的,来之前就目标明确,跑遍了秦国,连与楚国交界的西南边境都跑遍了,是真正地了解秦国的人。

秦孝公的求贤令招来的求职者:

第1种求职者:瞎碰运气型。

一部分山东士子来到秦国,天天嚷嚷着给他们做魏国菜、齐国菜,私下大骂秦国太穷,连个饮酒歌舞处也没有,连秦国招贤馆都没进,在客栈住了几天就忍受不了秦国的穷,跑了。

这类求职者只是在网上闭着眼晴瞎投简历,瞎碰运气,没有任何目标,只要看到和所求岗位有点沾边的就投。

这样的求职者,虽然投很多简历,但是得到的面试机会却不多,实际上更浪费时间,就像这些来到秦国受不了,又跑了的人,来回一趟,怎么着也得十天半个月,不仅浪费时间,还搭进去路费,太不划算。

第2种求职者:猎奇型。

山东士子们入秦,许多人不是奔着找工作来的,竟然是想一赌秦孝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竟然敢在求贤令中数落自己的祖先,真是太大胆了,他们想象中这位国君应该是一位膀大腰圆、红发碧眼、面目狰狞的怪物,这才来到秦国。

他们可能就是二千多年前的狗仔队了,带着猎奇的心态,以求职的名义面见这位传说中的国君,然后回到山东六国,宣传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第3种求职者:傲慢型。

秦孝公既然高薪聘请人才,那人家对人才也是有要求的,不是你来我就用,人家秦孝公要来个双向选择。秦孝公要求士子们带着国府的令牌,遍访秦国三月,然后各出治秦之策,国府视各位策论再确认职位。

现在看来这一条很是公平,有点像现在的笔试、机试和面试,求职者总要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才能,用人单位才会录用,可是在那时,这就是个新鲜玩意,而且很多山东士子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

这一类人是非常傲慢的,打心眼里瞧不起秦国,却被秦孝公求贤令中“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所吸引,千里迢迢来到秦国,只想坐享其成,只想当官,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强秦策略。

秦孝公求贤令大结局?

《求贤令》最终求得卫鞅入秦在秦国开启了变法,为秦国开始崛起,国力不断增强,为东出奠定基础

秦孝公求贤令】: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广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接手时的秦国背景?

     秦国背景

     1、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

    2、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

    3、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休养生息。

    4、秦国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5、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6、魏国从郑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